告別情緒性進食,停下情緒飲食的方法 (一)

by Ting
3 minutes read

情緒性飲食 是什麼?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有情緒性進食的經驗,而且進食的動機講白了和心情好或不好無關,因為很多人總是心情好要吃,心情不好也要吃,只要是有情緒要抒發,就會和進食扯上關係,難道我們只會在心情不好也不壞的時候不吃飯嗎?當然「進食」這件事情本身沒問題,所有食物也是中性的,問題是情緒性的「進食」往往會帶來身體的負擔和後果,心理也可能因身體代的狀況產生更多負面的感受,例如罪惡、失望或更焦慮,最可惜的是,原本是需要被療癒的心,也不一定能被完整照顧或滿足😢等於說本來就存在的問題沒有被解決,反而又延伸出了新的問題,很多人想要脫離這個矛盾的惡性循換,只是不知道情緒進食什麼時候又會突如其來…

今天分享3個停下情緒性進食的重點,希望對你有幫助,我們共勉之❤️

第一、學習辨識真餓或假餓

生理餓和心理餓差別很大,往往都是心理餓導致我們過量攝取,以至於身體出狀況,生理餓通常都可以忍耐,且是循序漸進的發生,心理餓往往一觸即發,瞬間來臨擋不了,就和情緒情緒本身一樣。論滿足或飽足,生理餓容易觀察飽足,心理餓時常吃到撐也還不夠,從練習辨識這兩種飢餓,紀錄發生的頻率和時機點,你會更認識自己情緒和進食的關係

第二、任何食物都適量攝取

情緒性進食可能來自於負面情緒的抒發,例如:有些人有著「焦慮」時想要咀嚼的飲食習慣。倘若情緒性進食或暴食來自「壓抑」,尤其是對食物的壓抑,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壓抑,那就很容易發生反彈性的進食,練習用任何食物都是平等的心態去進食,任何食物想吃就吃,重點是用「適當的頻率適量地吃」

第三、避免帶著超載的情緒進食

當你練習完上述第一點,同時跟著第二點開始轉換進食的心態後,你可以再練習看看,不要帶著過滿的情緒大量進食,舉例一:我們很習慣慶祝要吃大餐,攝取大量的食物和酒精。舉例二:我們也很習慣在傷心(甚至生氣)的時候要吃甜食或炸物來療癒,以上兩個形況都替身體和精神帶來很大的消耗,然後仔細想想最終心情真的有療癒到嗎?

綜合今天3個建議,你可以從有意識地進食開始,了解自己的生理餓和食量後永遠適量地吃,練習不帶著過滿的情緒去進食,漸漸地,你會心和身體都會越來越滿足和健康,也會離有害身體和心理的情緒性進食越來越遠了!

情緒性飲食
情緒性飲食
情緒性飲食

延伸閱讀

🔗你吃飯是吃到飽足還是吃到滿足?

🔗好習慣養成不是一味戒掉所謂壞習慣而已!

🔗減肥不過就是三個字!

🔗減肥可以喝酒嗎?

🔥發摟更多限時動態

You may also like

2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