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性進食 講白了就是是為情緒而吃,但你知道嗎?情緒性飲食發生背後的根本原因往往都情緒無關…?!例如:「怒吃XXX」就是調侃般地道出情緒性飲食的一種,但發生的背後原因,並沒有這麼簡單,怒吃=生氣就吃?這有道理嗎?
營養師的 情緒性進食 觀察
我不是當營養師第一天就知道如何面對情緒性飲食,甚至自己也會陷入當中,隨時經驗累積,不論是面對自己的飲食行為,或是我接觸到的人(身邊的親友、客戶)都讓我越來越清楚:「當你越來越懂得和自己想處,就會越來越懂得和食物相處了」明白這個道理後的人,我們的心也才能變得更加自由!
作為營養師,我時常觀察人的心理狀態與食物的關係,最近才發現原來情緒性飲食,可以用小時候學過的馬斯洛需求金字塔解釋,我覺得很有趣,所以和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看法和觀察,如果大家有過一樣的感覺和經驗,歡迎和我分享😊
飲食行為和心理狀態
作為營養師,我一直在觀察人的心理狀態和飲食之間的關係,我們為什麼進食?選擇什麼食物?什麼時候吃?和在哪裡吃?都會有感性和理性的理由,理性上,我們生理上肚子餓了就會進食,渴了想喝東西,但多數抉擇多少都帶有感性的理由,伴隨情緒的起伏,然而感性與情緒發生的根本原因,常常和食物本身毫無關聯…😢
情緒性進食 為什麼發生? 為什麼情緒低下會想吃?
如果情緒的產生和食物毫無關聯,那為什麼會想吃?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動機理論的需求金字塔,最基礎生理需求為空氣、水、食物和睡眠,是現代人相對容易達成的,而向上較高層次則是安全、社會、尊重與自我實現,當相對較高層次的需求受挫時,就會尋求底層的需求,因為基本需求是最容易可以達成的,底層需求被情緒進食填滿了,但實際上更高層次需求的還未滿足…
*所以怎麼吃也不滿足的話就很可能是情緒性飲食💡
滿足更高層級的需求
如果們一直習慣於用滿足底層需求來假裝滿足上層需求,問題永遠不會被根治,首先找出情緒產生的真正原因,但不一定要急著排解當下的情緒或衝動,或許你可以試著換個解法:滿足相對高層次的需求,例如:學習新技能、培養休閒嗜好、嘗試新的運動(自我實現)、和家人、朋友聊聊、聚聚或旅遊(社會需求),找到並滿足屬於自己更高層次需求的相對解法,你對食物如枷鎖般的執念和矛盾就會鬆開了😳
建立對身和心都好的習慣
紓解壓力和消化情緒的輔助辦法當然可以和吃有關,問題是如何讓在身體和心理都舒服的情況下吃呢?需求金字塔第二層次:安全需求,包括對自身健康的安全感,所以你可以轉換情緒性飲食的心態和選擇:秉持要吃就要吃好的態度,並以重質不重量為擇食原則。避免食物來者不拒,只重量不重質,轉換成這樣的習慣後,身體和心情的健康就可以一起進步了💪
療癒營養 未完待續…
我是Ting,是位有病的營養師,和我一起和食物培養美好的關係吧🌷
🔗追蹤更多營養的限時動態
🔗終止情緒性飲食的方法一
🔗終止情緒性飲食的方法二






1 comment
[…] 🔗情緒飲食和情緒無關! […]